退伍数十载,那抹军绿永不褪色
都说部队是所大熔炉、大学校,的确如此。97年黄富胜怀着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应征入伍,来到山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活。戎马生涯,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饭,黄富胜对这段当兵的经历也作了一个总结:“部队就相当于一所学校,它让你在里面得到最艰苦的锻炼,也给你积累了一笔精神财富,让你成长。”
2014年5月,退伍转业后的黄富胜回到家乡创办了莘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园林绿化及道路修建工作。在早出晚归的辛勤劳作下,日子渐渐富裕起来。他告诉记者,“我生在十字,长在十字,应该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办点事,大事办不了,那就从小事做起。”
带动就业,助力脱贫
在新建成的十字核心价值观广场,工人杨万生熟练地修剪着草坪。杨万生今年60多岁了,儿女常年在外务工,从2014年莘艺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开始跟着施工队从事绿化工作。“多亏了黄总给我们照顾,让我们能有活干,绿化工作也不算累,工资结算也及时,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的大问题。”
黄富胜告诉我们,在公司成立之初,在招工方面,就充分考虑到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他积极与施吴村、水鸣社区村委会联系,然后这些子女常年在外的留守老人就成了施工队的主要力量,“这份工作不需要太多体力,工作时间也没有那么固定,一般接到工程项目就开工,工程完毕工资就清算,时间比较宽裕,老人们也可以忙于自己农活。”黄富胜说,所以这份工作可成了留守老人眼里的“香饽饽”,据了解,他们施工队像杨万里这样的老人很多,年纪大的七十多岁,年轻点的五六十岁,一天劳作下来基本都有一百多收入,对闲赋在家的老人来说这也算是一笔很大的收入。
探望老人,送上关爱
2015年春节开始,黄富胜主动与镇民政所联系每逢佳节就亲自来到敬老院的五保老人进行慰问。今年端午也不例外,在了解购置敬老院五保老人的生活必需物品后,又购买了绿豆糕和粽子,端午前一天,黄富盛驱车来到敬老院。
黄富胜可是这里的“熟客”了,他的到来让原本寂静的敬老院一下热闹了起来,黄富胜围坐老人中间,和他们家长里短的聊着天,让老人们倍感温暖。黄富盛说,这些老人上了年纪,无儿无女,自己尽己所能地关心他们,给他们一份温暖。
临走时,敬老院胡耀存院长握着黄富盛的手再三表示感谢,“老人们需要关爱,希望能有更多像黄先生这样的好心人来关心老人。”
受人之恩,回报社会
“或许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是像黄富胜这样一直坚持做好事的,真的很难得。”采访中,十字镇民政所副所长方敏对我们说。2016年的洪涝灾害中,部队出生的黄富胜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救灾中,与战友组成了“九七年山西大同老兵突击队”,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奋战在抗洪一线;2017年,黄富胜积极与镇民政部门联系,多次表示希望能够通过他们资助部分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谈及做这些事情的初衷,黄富胜告诉记者,“小时候家里也困难,也是靠好心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现在自己有能力了,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回报社会,回报帮助过他的好心人。(见习记者 袁琪 讯员 徐萍萍)